在整形外科領域,「Hamra」幾乎是一個代名詞,代表著對拉皮手術解剖層次的極致追求與自然結果的黃金標準。
作為深層拉皮(Deep Plane Facelift)與複合式拉皮(Composite Facelift)的奠基者之一,Dr.Sam Hamra 的技術哲學,不僅影響了全球整形外科醫師的手術策略,更定義了「拉皮」從表層緊拉走向解剖重建的關鍵轉折。而來自台灣的整形外科醫師吳瑞星,近年在亞洲地區致力推廣自然、穩定、深層支撐的拉提技術,其操作邏輯與美學理念,與 Hamra 醫師不謀而合。
在一次國際整形外科交流活動中,吳醫師有機會與 Hamra 醫師面對面深入探討手術經驗、層次觀念與術後穩定性問題,這場跨世代、跨文化的專業對話,激盪出許多值得記錄與傳承的觀點。
技術之外,是真實的「臉部結構記憶」
吳醫師談到:「亞洲人的骨架與脂肪層分布與西方人不同,不能一味複製技術,更要理解”為什麼這樣做”。」
Hamra 醫師也強調,真正有效的拉皮,不是把皮拉緊,而是讓面部深層結構(包括SMAS筋膜層、韌帶、眼輪匝肌等)回到「它原來應該在的位置」。這點與吳醫師多年來手術邏輯不謀而合。拉皮不是抗老,而是還原;不是對抗歲月,而是讓臉重新符合它的本質比例。
傳統手術,現代解讀——對「複合式拉皮」的再詮釋 Dr. Hamra 所提倡的 Composite Facelift,強調臉部中下三分之一的立體重建,特別在淚溝、
法令紋與顴骨下垂的處理上,有其獨到邏輯。
吳瑞星醫師則在與 Hamra 醫師交流時,進一步分享自己對於亞洲人眼眶下結構的觀察:眼袋脂肪與淚溝交界處的下垂,不僅是筋膜鬆弛問題,還涉及皮膚與骨膜層的滑動關係。「在手術中,我們不能只是想辦法撐起來,更要考慮,這個人20年前長什麼樣子?他的臉是怎麼老的?那才決定你要怎麼還原。」Hamra 醫師提出:「這正是複合拉皮精神——重建,不只是重置。」
美學,是經驗與邏輯的結晶除了技術交流外,兩位醫師也談到「審美觀」在拉皮手術中的角色。
Hamra 醫師認為:「手術不能只追求對稱與緊實,那不是藝術,是機械。」吳醫師也指出,在手術中,每一道切口、每一次提拉的角度,都是對病人面貌的重新詮釋。
這不只是醫療操作,更是一種「對人的尊重」。
吳瑞星醫師說:「這次的交流,讓我再次確認,我們走在正確的方向上。」與 Hamra 醫師的對話,既是對手術細節的再理解,也是對醫學態度的再確認。
真正的傳承,不只是把技術學會,而是懂得在每一張臉上,用對的方式,去找回那個人曾經擁有的自己。
在豐秀,我們不為年齡設限,也不為技術賣弄。
我們相信,拉皮手術的終點,不是年輕,而是自信。